古城東方湖風光
梁慧敏的作品
古城東風湖風光
四季皆有可喜處,新秋更是宜人時。暑氣漸退,涼意悄至,不冷不熱的天氣,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時候。
十點半,我打算步行去古城市場。沿著老街的柏油路慢慢走,沒多久就到了。市場東邊有片湖,叫東風湖——我素來偏愛有山有水的地方,見了這湖,心里先添了幾分歡喜。
好些年沒來,這里變化真大。湖北岸綠樹成蔭,新修的柵欄繞著湖邊,楊柳依依,襯得湖水愈發碧藍。南岸的紅色戲樓依然矗立,像一位老者,靜靜訴說著千年古城的往事。最惹眼的是湖邊那些石刻柵欄,煥然一新,欄上的石碑成了新景致,引得人忍不住停下腳步細看。
這東風湖文化廣場是2006年5月到7月,由襄城縣人民政府投資修繕的,兩個月工期,便有了如今的模樣。竣工標志上的字跡端莊秀麗,既記下了這段修繕的往事,更讓人挪不開眼的,是柵欄上一塊塊石碑的內容——它們像一把把鑰匙,引著游客走進襄城千年的故事里。
《陽合暮雨》碑上寫著:縣城東門外約150米有陽和樓,每到暮色蒼茫時,樓周煙霧繚繞,如細雨蒙蒙,故而得名。讀著文字,仿佛真見了那朦朧縹緲的景象。
另一塊《乾明曉鐘》碑,講的是城南2.5公里首山乾明寺的故事。寺里有口大鐘,要四人合抱才能圍住,拂曉時分鐘聲響起,能傳到數里外。那鐘聲,聽著就像在催人向前。
還有塊石碑刻著《高橋夜月》:城西7.5公里的馬黃河上有座石橋,因附近地勢低洼、河床深邃,橋似懸空,人稱“高橋”。橋墩邊有深渠,兩岸垂柳依依,夏秋夜里,皎潔月光灑下,倒影入水中,渾然一幅天然畫卷,別有一番天地。這般景致太動人,真讓人想穿越回去,在高橋邊好好享享那世外桃源般的清凈。
古城東風湖風光
四季皆有可喜處,新秋更是宜人時。暑氣漸退,涼意悄至,不冷不熱的天氣,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時候。
十點半,我打算步行去古城市場。沿著老街的柏油路慢慢走,沒多久就到了。市場東邊有片湖,叫東風湖——我素來偏愛有山有水的地方,見了這湖,心里先添了幾分歡喜。
好些年沒來,這里變化真大。湖北岸綠樹成蔭,新修的柵欄繞著湖邊,楊柳依依,襯得湖水愈發碧藍。南岸的紅色戲樓依然矗立,像一位老者,靜靜訴說著千年古城的往事。最惹眼的是湖邊那些石刻柵欄,煥然一新,欄上的石碑成了新景致,引得人忍不住停下腳步細看。
這東風湖文化廣場是2006年5月到7月,由襄城縣人民政府投資修繕的,兩個月工期,便有了如今的模樣。竣工標志上的字跡端莊秀麗,既記下了這段修繕的往事,更讓人挪不開眼的,是柵欄上一塊塊石碑的內容——它們像一把把鑰匙,引著游客走進襄城千年的故事里。
《陽合暮雨》碑上寫著:縣城東門外約150米有陽和樓,每到暮色蒼茫時,樓周煙霧繚繞,如細雨蒙蒙,故而得名。讀著文字,仿佛真見了那朦朧縹緲的景象。
另一塊《乾明曉鐘》碑,講的是城南2.5公里首山乾明寺的故事。寺里有口大鐘,要四人合抱才能圍住,拂曉時分鐘聲響起,能傳到數里外。那鐘聲,聽著就像在催人向前。
還有塊石碑刻著《高橋夜月》:城西7.5公里的馬黃河上有座石橋,因附近地勢低洼、河床深邃,橋似懸空,人稱“高橋”。橋墩邊有深渠,兩岸垂柳依依,夏秋夜里,皎潔月光灑下,倒影入水中,渾然一幅天然畫卷,別有一番天地。這般景致太動人,真讓人想穿越回去,在高橋邊好好享享那世外桃源般的清凈。
郢山人
粉絲 153 關注
百花盛開
粉絲 3280 關注
贊過的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