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去春又回(散文)
春去春又回 (散文)
原載 荊楚作家網 《今日鐘祥報》
那年那月那日,鐘祥市委機關報《鐘祥日報》的同伴們,編完最后一期報紙,面對鏡頭,全體編輯、記者和有關人員在揮手之間和身后的新聞辦公大樓作別。這個歷史的鏡頭本在慚已繁忙的新的工作崗位上慢慢淡忘。
是那年暑假,我來到四川樂山市郭沫若紀念館前想起這一幕。鏡頭攝下我和郭老(塑像)的合影。郭老神采奕奕,手中的筆和我國的第一部最有影響的新詩集《女神》,似向我們昭示什么。
郭老與《鐘祥報》有一段緣份,1957年2月,郭老在萬忙之中親筆題寫《鐘祥報》報頭,1962年初國民經濟困難時期,《鐘祥報》奉命停辦。
1992年7月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《鐘祥報》復刊(省內刊號),后取得全國公開刊號,出版《鐘祥日報》。匆匆十一年,《鐘祥日報》與全市百萬人民同甘苦,共憂樂,為鐘祥的經濟發展,為鐘祥的社會穩定,為鐘祥的精神文明、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,盡心竭力。新的形勢發展,《鐘祥日報》作為縣市級黨報,奉黨中央、省委、荊門市委指示,于2003年11月底前停辦。郭老的不朽詩篇《鳳凰涅槃》,烈火熊熊,美麗的鳳凰在烈火中飛翔而出,告別過去,迎接新的未來。歷史和現實迭影,我和我的同仁們在鐘祥市委、市政府關懷下,揮一揮手,作別往日的云彩,奔赴新的工作崗位。好在往昔的歲月,我們的辛勤汗水用筆記錄下來,火熱的生活,美麗的樂章,有我們的喜、怒、哀、樂。這充滿青春、充滿火熱、充滿激情、充滿戰斗的日子里,我用筆記錄下近百萬的文字,反映家鄉鐘祥的新貌。今天的新聞,明天的歷史。翻閱過去的文字,心中有說不出的激動和感慨。人啊,滄海之一粟,歲月之無窮。我從100余萬字的篇章中選出10余萬字,既有領導干部,更多是平民百姓的生活記錄。我作為一個黨報新聞記者,與他們心心想通、腳印相連、身影相伴,《鐘祥日報》作為一個階段已成為歷史的回憶,但我從昨天的海洋撿拾些許貝殼,這些貝殼也許不那么閃亮,不那么完整,但它畢竟記錄下歷史的滄桑,歷史不會忘記,大地不會忘記,因為我和我的同伴們在這里撒下辛勤的汗水。匯編成冊的文章,也許有一些意義。春去春又回,花開花又落。人們啊,總是穿梭于時空中間,我從小小的鄉村走出,因工作關系,去過全國不少地方,采訪過不少杰出或平凡人物。我最懷想的是春天里,故鄉老屋外,黎明前匆匆的腳步聲,它似乎昭示人們,人勤春來早…… 我練筆為文,收錄的第一部散文集,是我在出任《鐘祥日報》新聞記者、責任編輯期間所寫的文章,我努力用文學之筆,客觀、深情記錄之。對我所見、所聞、所思、所感愿用筆謳歌家鄉更加美好的明天!謹此,感謝在我生命歷程中給我無數幫助的所有長者和朋友們!感謝《人民文學》雜志時任常務副主編(后任主編)韓作榮老師為拙作散文集的題詞:“敢為人民鼓與呼 ”! 原貌的《鐘祥日報》復刋后暫停,但仍留有部分戰友“留守“,后工作需要,恢復獨立建制,成立鐘祥市新聞中心,編發《今日鐘祥》報,市政府新聞網,鐘祥手機報。再發展,市新聞中心與市廣播電視總臺組成市融媒體中心,繼續發揚光大,為全市政治經濟服務!不久前,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新型的《今日鐘祥》報,有一種久別親人的感覺,有一種家的溫暖和溫馨!采編隊伍年富力強,業務過硬,思想覺悟高!從總編 、副總編.專刊部主編 、責任編輯 、版面編輯,個個敬業專注忙碌著,這是一支充滿活力的隊伍!《鐘祥日報》《今日鐘祥》報一脈相承的發展著!筆者我謹衷心祝福鐘祥新聞事業文學事業的明天更美好!家鄉的明天一切更美好!(王清志) (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湖北省中語會會員 曾獲中宣部宣教局《人民日報》《光明日報》《農民日報》等中央媒體聯合評選全國好新聞一等獎 湖北省報業協會省優秀編輯獎 著有散文詩歌新聞教育理論文章百余萬字)
原載 荊楚作家網 《今日鐘祥報》
那年那月那日,鐘祥市委機關報《鐘祥日報》的同伴們,編完最后一期報紙,面對鏡頭,全體編輯、記者和有關人員在揮手之間和身后的新聞辦公大樓作別。這個歷史的鏡頭本在慚已繁忙的新的工作崗位上慢慢淡忘。
是那年暑假,我來到四川樂山市郭沫若紀念館前想起這一幕。鏡頭攝下我和郭老(塑像)的合影。郭老神采奕奕,手中的筆和我國的第一部最有影響的新詩集《女神》,似向我們昭示什么。
郭老與《鐘祥報》有一段緣份,1957年2月,郭老在萬忙之中親筆題寫《鐘祥報》報頭,1962年初國民經濟困難時期,《鐘祥報》奉命停辦。
1992年7月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《鐘祥報》復刊(省內刊號),后取得全國公開刊號,出版《鐘祥日報》。匆匆十一年,《鐘祥日報》與全市百萬人民同甘苦,共憂樂,為鐘祥的經濟發展,為鐘祥的社會穩定,為鐘祥的精神文明、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,盡心竭力。新的形勢發展,《鐘祥日報》作為縣市級黨報,奉黨中央、省委、荊門市委指示,于2003年11月底前停辦。郭老的不朽詩篇《鳳凰涅槃》,烈火熊熊,美麗的鳳凰在烈火中飛翔而出,告別過去,迎接新的未來。歷史和現實迭影,我和我的同仁們在鐘祥市委、市政府關懷下,揮一揮手,作別往日的云彩,奔赴新的工作崗位。好在往昔的歲月,我們的辛勤汗水用筆記錄下來,火熱的生活,美麗的樂章,有我們的喜、怒、哀、樂。這充滿青春、充滿火熱、充滿激情、充滿戰斗的日子里,我用筆記錄下近百萬的文字,反映家鄉鐘祥的新貌。今天的新聞,明天的歷史。翻閱過去的文字,心中有說不出的激動和感慨。人啊,滄海之一粟,歲月之無窮。我從100余萬字的篇章中選出10余萬字,既有領導干部,更多是平民百姓的生活記錄。我作為一個黨報新聞記者,與他們心心想通、腳印相連、身影相伴,《鐘祥日報》作為一個階段已成為歷史的回憶,但我從昨天的海洋撿拾些許貝殼,這些貝殼也許不那么閃亮,不那么完整,但它畢竟記錄下歷史的滄桑,歷史不會忘記,大地不會忘記,因為我和我的同伴們在這里撒下辛勤的汗水。匯編成冊的文章,也許有一些意義。春去春又回,花開花又落。人們啊,總是穿梭于時空中間,我從小小的鄉村走出,因工作關系,去過全國不少地方,采訪過不少杰出或平凡人物。我最懷想的是春天里,故鄉老屋外,黎明前匆匆的腳步聲,它似乎昭示人們,人勤春來早…… 我練筆為文,收錄的第一部散文集,是我在出任《鐘祥日報》新聞記者、責任編輯期間所寫的文章,我努力用文學之筆,客觀、深情記錄之。對我所見、所聞、所思、所感愿用筆謳歌家鄉更加美好的明天!謹此,感謝在我生命歷程中給我無數幫助的所有長者和朋友們!感謝《人民文學》雜志時任常務副主編(后任主編)韓作榮老師為拙作散文集的題詞:“敢為人民鼓與呼 ”! 原貌的《鐘祥日報》復刋后暫停,但仍留有部分戰友“留守“,后工作需要,恢復獨立建制,成立鐘祥市新聞中心,編發《今日鐘祥》報,市政府新聞網,鐘祥手機報。再發展,市新聞中心與市廣播電視總臺組成市融媒體中心,繼續發揚光大,為全市政治經濟服務!不久前,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新型的《今日鐘祥》報,有一種久別親人的感覺,有一種家的溫暖和溫馨!采編隊伍年富力強,業務過硬,思想覺悟高!從總編 、副總編.專刊部主編 、責任編輯 、版面編輯,個個敬業專注忙碌著,這是一支充滿活力的隊伍!《鐘祥日報》《今日鐘祥》報一脈相承的發展著!筆者我謹衷心祝福鐘祥新聞事業文學事業的明天更美好!家鄉的明天一切更美好!(王清志) (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湖北省中語會會員 曾獲中宣部宣教局《人民日報》《光明日報》《農民日報》等中央媒體聯合評選全國好新聞一等獎 湖北省報業協會省優秀編輯獎 著有散文詩歌新聞教育理論文章百余萬字)
親親我心 作者
粉絲 24 關注
親親我心 作者
粉絲 24 關注
贊過的人